1993年,怀揣梦想,已过而立之年的徐新建在众人都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毅然扔掉了手里的铁饭碗,离开国营东辛农场机电科下海经商,搞起了电器设备的安装生意。
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之前领导同事的帮助,短短一年时间,电器安装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非常不错。此时的徐新建虽说已吃穿不愁,但他心里清楚,这个很难会成为自己持久的事业。
1995年的一天,他应朋友的热情邀请去朋友家里玩,朋友不无得意地向他展示自己刚买的宝贝:“我家装了一台好东西,只要太阳一晒,打开龙头就直接可以有热水。”徐新建不相信,就跑去看个究竟,结果不小心被急涌而出的热水烫了一下。缩回手,徐新建一边抚摸着被烫着的手,心想:单纯依靠太阳光就能出热水?想着,想着,他暗暗地笑了起来,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找的机会吗?徐新建意识到,这是一个好产品,有阳光就有热水,节能,环保,这将是一个不错的产业,而且是一个可持续的事业。下定决心后,他当时就拿出10万元积蓄,再加上10万元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日后也进一步提出:“
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产业,是一个惠及子孙后代的产业,投身这个产业,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1999年,当徐新建去工商部门注册“太阳雨”商标时,却发现这个商标已经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被西安衡器厂的一个下属的电淋浴器企业给注册了,但目前这家企业没有大力宣传。获得这一信息,徐新建心里觉得希望仍然很大。当即,他便坐着火车,一路坐到西安。
当徐新建与西安衡器厂的负责人见上面后,对方告诉他说:“可以转让给你,你如果想要的话,给我们2万块吧。”创业初期的徐新建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他曾咨询过相关专家,了解到当时这家企业并没有实际的经营,同时电淋浴器和
太阳能热水器还没有明确规定属于同一类别、不可以同时使用。因此,徐新建心存侥幸,没舍得花这2万。
因为商标注册需要一段时间的认定过程,在认定过程中,徐新建想这应该不会有问题了,便很放心地开始全力开拓市场。太阳雨
太阳能,很快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当时,太阳雨在陕西市场的销售最好,当年卖出的七八千台产品,一半卖到了陕西,于是太阳雨的第一个办事处,在西安顺利成立。
但躲,还是没能躲过去,麻烦最终还是找上了门。2002年的一天,徐新建接到一纸传票,有人以商标侵权名义将徐新建告上了法庭。
原来,徐新建在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的过程中,西安那家电淋浴器厂把商标以一万元的价格,将“太阳雨”商标卖给一个自己出来办厂的大学老师。徐新建和这个大学老师因为官司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个人在法庭外聊了一会,发觉都特别欣赏对方,于是就直接庭外调解了,最终对方同意徐新建支付20万,授权他有偿使用“太阳雨”商标。两个人,从打官司开始,最终打成了朋友。
2004年,新的商标法正式出台,规定可以两个自然人拥有同一个商标,后来两个人办理了共用拥有的正规手续。
2006年,西安这家电淋浴器厂在后来的发展中日渐衰落,徐新建意识到最后的机会来了,便果断地一次性买断了“太阳雨”。
就这样,为了这个心仪的商标,执著的徐新建苦苦追求了八年,十上北京,七下西安,还成为被告,前后花了200万元才拿到手。从1999年到2007年,长达8年的漫漫夺标路,最终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广袤的大地,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改革成就的不仅仅是民营企业,更是成就了中国本土品牌,太阳雨商标的8年艰辛历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意识觉醒的一个缩影。
这张老照片中的人,左边的是鼎鼎有名的杨振宁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大学的赵夔教授——中国三靶镀膜技术的创立者。
真空管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元件,被誉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心脏”。在初期,大多太阳能厂家用的都是黑色的真空。2001年,徐新建参加一次展会,其中一个参展商展出的蓝色镀膜系列真空管引起了他的注意,通过沟通了解到这项技术来自北京大学物理系动力研究所新能源研究中心赵夔教授,徐新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和北大合作呢?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很快,徐新建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去北大动力研究所新能源研究中心,拜访中国三靶镀膜技术创始人赵夔教授。
第一次,不出所料,赵教授委婉拒绝了。徐新建毫不气馁,心里做好了“三顾茅庐”的准备。很快决定二上北京。赵教授在与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青年人的沟通过程中,慢慢被徐新建的真诚、执着和决心干事业的志气所打动,表示愿意与太阳雨合作。
迂回曲折,终得“蓝管”,徐新建再一次用自己的前瞻思维和战略眼光为品牌发展赢得了机遇和市场。
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起源于学院,成熟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在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企业有意识的资源整合过程,推动行业前行,也成就了企业的今天。
多年来,作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研发的开拓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殷志强教授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是谁第一个提出取消太阳能热水器反光板的呢?直到2010年底,当殷教授应邀太阳雨洛阳基地参加投产典礼时,在展厅内,当徐新建董事长在介绍一款产品时,他才恍然大悟,殷教授不由地为太阳雨大胆革新的举动竖起了大拇指。
为还原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得不回溯到最让同行和市场惊讶并认同钦佩的“2004年反光板事件”。
在2004年之前,反光板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配件之一,为的就是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光线的充分利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尘土、大气颗粒污染物、冰雪、腐蚀等因素使得反光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并带来一些次生危害,比如冬天的积雪很难融化,这往往会导致太阳能无法正常工作,最终使得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冻裂。然而,作为一种惯性思维,市场已经接受了这一部件的存在,太阳能生产企业明知其弊,也仍习惯性地坚持在自己的产品中加上这一部件。
2004年,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调研及实际产品性能对比测试,太阳雨最终决定率先取消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反光板。当时在太阳雨内部,除了徐新建和另外两个人同意之外,其余人全都反对。这是一次冒险,但在这件事上,敢为人先的徐新建,态度异常强硬。事实上没有反光板的产品推向市场后,产品销售不降反升。这一举动触到了大家共同的痛处和心声,随后行业内纷纷仿效,一年后,市场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反光板从历史的舞台中正式推出,此后的太阳能热水器再没有反光板这一配件,太阳雨通过自己的举动改良着这个产品。
2004反光板事件,徐新建不仅打了一场漂亮的市场营销之仗,而且也为太阳雨赢得了品牌美誉。当问到为什么当初敢于孤家寡人地逆潮流而动时,徐新建说:凡是利于消费者的事,就是对的事,不用考虑那么多。消费者省钱了,能不对么?
创新不仅仅是颠覆式的变革,在大多数时候,创新即改良。基于用户需求的不间断的改良,有时候比颠覆式的变革更具有普遍价值,在某些重要的时间及事件节点上,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创业初期,由于缺少太阳能热水器研发和制造的实际经验,徐新建非常苦恼。听说南方一家企业做得不错,徐新建仔细盘算后便前往取经。到了那家企业,对方很客气,但当得知徐新建是同行,而且是来“学习”的,对方的态度急转直下,对徐新建充满了敌意和戒心。徐新建的第一次求师学艺,吃了个闭门羹。
可戏剧性的一幕是,仅仅几年后,太阳雨凭借自身的摸索与实践,完成了创业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一跃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明星企业。而当年让徐新建吃闭门羹的那家企业,却始终发展缓慢。或许是痛定思痛,对方找到了太阳雨,提出希望能来太阳雨的工厂参观学习。
这个消息在太阳雨内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来同行就是冤家,何况当年他们对我们那样,今天决不让他们进厂”,有人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不肯罢休。徐新建得知此事,很严肃地批评了这样的想法: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不能因此就以牙还牙,企业经营要有自信和胸怀,没有开放的态度,再抱着狭隘的想法,对企业没什么好处,再说,对方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我们不仅要接待,还要接待好,要让对方满意。
于是,在接下来的接待过程中,徐新建更是亲自全程陪同客人在厂区内里里外外地参观,为同行细致地讲解太阳雨经营的一些做法。就这样,太阳雨向竞争对手敞开了大门,同行是冤家般的横眉冷对,在太阳雨换成了执手笑脸相迎。曾经的竞争对手感动之余,对太阳雨钦佩不已。
朴实、宽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很多人,包括合作伙伴、员工对徐建新的客观评价。在徐新建看来,经营企业和做人其实是一回事。在他的眼里,太阳雨的成功来自于那些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同行者。
在太阳雨连云港基地一厂门口立着一面不锈钢框架的镜子,员工每天上下班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着装是否整洁,仔细地打理一下自己。这面镜子在这里立了有些年头了,在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这样的故事。
一厂是太阳雨最初的创业基地,也是太阳雨品牌发展壮大的地方,如今这里主要负责生产公司海外市场的产品,这里有着太阳雨最深的积淀。
但在企业创立最初的时候,因为工厂设在东辛农场,大部分的企业员工也都是土生土长的东辛农场人,大家对于自己的着装和外表没有刻意的追求,也不会意思到自己形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徐新建看在心里,在外闯荡的经验告诉他,处于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只能通过每一个细节去“抠”自己。但虽然多次强调要大家要注意仪容仪表,但有些员工平常仍然不重视自身的形象。一次上班时间,徐新建早早地站在厂门口,检查员工的着装情况,发现仍有部分员工衣衫不整,他马上把这些员工拦下来,亲自把他们带到自己办公室的镜子前面,这些员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些员工走后,徐新建想了想,立马安排当时后勤负责人杨井奇买了面大的穿衣镜立在厂门口,并要求以后员工上下班时,都要到这镜子面前照一照,整一整衣冠。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措,厂里的员工们慢慢养成了正衣冠的习惯。那面木框穿衣镜由于长时间放在一厂门口风吹日晒,木框渐渐老化,后来,为了让这种传统习惯保持下去,木框被换成了今天的不绣钢框架。镜子凸显的“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也早已成为大家的日常行为习惯。
经营企业的本质即经营人。企业在创立初期时候的一些“规矩”,通过坚持与传承,积淀到最后,就形成了企业文化。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是我们企业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对外的“镜子“。
2000年10月,徐新建第一次参加秋季广交会,当时他连广交会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觉得对外发展是企业做大的一种途径,于是就和自己的副手背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到了广州。
结果,到了广州才发现,就连进个广交会的大门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几经周折终于人可以进去,产品不让进。两人进去后,见到老外就发资料,并用有限的英语夹杂着手势跟他们交流,许多老外都表示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但也有一些表示很感兴趣:“这个产品很好,但我现在不需要,也许未来会买的。”这些只言片语让徐新建看到了希望和前景,满载着信心,两人重新背着产品,踏上了返程的路。
此后,在确立了海外市场先行的战略,徐新建一边整合资源,进行产品技术攻关,一边在上海组建海外销售部,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外海市场将太阳能热水器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2008年5月12日,徐新建收到一封来自美国一位名叫谢婉珍的华人来信。信中说:“我在网上看到你们的新闻(5月6日,太阳雨首席科学顾问哈丁博士在美国获得国际太阳能最高奖‘霍特尔奖’的新闻)非常兴奋,为您和您的企业的成功感到非常激动。”她接着说,其实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中国优质的太阳能热水器卖到美国!”
为什么谢婉珍这样恳切地想要在美国经营太阳雨呢?原来她是在2004年移民美国,出国前曾经在国内的一家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做过销售部经理,当时研究市场注意到有一个新的品牌“太阳雨”,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牌子,没想到五六年之后,竟然在美国看到了它的产品,并且他们的首席科学顾问还在美国获奖,这又激起了她把优质的太阳能热水器卖到美国的激情。
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需找到持续的动力和坚守的信念。太阳雨在创立初期,经历了一些波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策略——先做外围市场,先做海外市场,再做国内市场,正是基于这样的策略,太阳雨关于太阳能光热的梦想得以持续,最终成就了中国太阳能光热第一股(SH603366)。
太阳雨最初的厂址建在江苏省最大的农垦企业——东辛农场内。上个世纪90年代,东辛农场经济发展迅速,达到了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农场职工的人均年收入是连云港市民的两倍。但到了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发展,相对封闭的农场经济迅速下滑,很多职工纷纷下岗。太阳雨正是在这个时期建厂,并吸纳了很多下岗的农场职工。
最初,由于技术和硬件条件的落后,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只能凭借人力敲敲打打,对于这样的现状,很多人心里开始犯嘀咕。一天,十几个职工找到徐新建,问他企业还能生存多久。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徐新建感到愕然。送走这些职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我们的企业能存在多久呢?职工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他们对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背景不了解,另一方面是企业没有一个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明确目标,所有的这一切才让他们感到担忧。对,一定要制定一个目标,一个能让大家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几天后,一份三年实现“双十目标”的发展计划被刷在了厂房外墙上最显眼的地方。这个“双十目标”是:在三年内做到太阳能行业前十强;做连云港民营企业纳税十强。同时,徐新建也将自己思考了很久的那句话通过标语的形式写在厂门口: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产业,是一个可以惠及子孙后代的产业,投身这个产业,我们感到无比自豪。这句话从此,成为徐新建和全体职工梦想驱动的动力,而“双十目标”也让职工们的疑虑逐渐打消了。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两个目标全部实现了。
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一座灯塔,现在,太阳能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太阳雨职工们也感到从事这个产业是正确的选择,徐新建曾经的那段从业感言,已经演变成了所有职工的感言,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